期刊
  出版年
  关键词
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
Please wait a minute...
选择: 显示/隐藏图片
光诱捕技术在蚊虫监测中的应用
傅桂明,白勇,龚震宇,徐荣,邵国文,林寅君,孙继民,朱光锋
摘要1501)      PDF (912KB)(894)   

目的 比较人工小时法和灯诱法的诱蚊效果,为科学规范开展蚊虫监测提供理论依据。方法 选择宁波市为试点,每月采用灯诱法调查成蚊,观察蚊类组成及季节变化情况,与2006-2008年人工小时法监测结果相比较。结果 2006-2008年居民区室内人工小时法监测,淡色库蚊为优势种,占捕蚊总数的99.17%,白纹伊蚊、中华按蚊、三带喙库蚊分 别占0.49%、0.20%和0.13%。居民区灯诱法监测,淡色库蚊占捕蚊总数的81.55%,三带喙库蚊、中华按蚊、白纹伊蚊分别占 13.43%、2.31%和1.97%。结论 2种方法监测结果均能显示该地区优势蚊种构成情况,因而推广使用具有操作简单,人为影响因素小的灯诱法,认为其更适合长期系统监测。

2010, 21 (4): 339-340.
宁波市不同生境蝇类结构分析
徐荣, 朱光锋, 徐明, 邵国文
摘要1236)      PDF (317KB)(859)   

【摘要】 目的 了解宁波市区农贸市场、餐饮外环境、绿化带和居民区等生境的蝇类构成与季节变化规律,为蝇类防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。方法 采取笼诱法定期调查, 将捕获成蝇分类计数,并计算出相应密度和构成比。结果 宁波市农贸市场、餐饮外环境、绿化带和居民区等生境的优势蝇种为家蝇、大头金蝇和铜绿蝇,其中农贸市场为家蝇、大头金蝇和丝光绿蝇;餐饮外环境为大头金蝇、家蝇和丝光绿蝇;绿化带内为大头金蝇、铜绿蝇和家蝇;居民区为家蝇、大头金蝇和铜绿蝇。所有蝇类中, 家蝇的活动时间最早、 持续时间最长, 其他蝇种发生的时间大多短于8个月,高峰大多在5-10月。结论 制定防制措施时, 应以5-10月为重点, 并充分考虑家蝇、 大头金蝇、 丝光绿蝇和铜绿蝇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。

2009, 20 (1): 24-26.
宁波市流行性乙型脑炎媒介的调查与分析
白勇1;邵国文1;徐荣1;马瑞1;范飞能2;林寅君3
摘要1298)      PDF (143KB)(679)   
目的 掌握宁波市流行性乙型脑炎(乙脑)传播媒介和疫情发生情况,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。方法 收集、整理和分析乙脑疫情资料。灯诱和勺捕法调查蚊虫密度。结果 2006年宁波市确诊乙脑42例,死亡6例。患者家中及不同场所成蚊密度指数分别为6.05和13.22只/(灯.h);三带喙库蚊分别占71.44%和76.01%。调查蚊幼虫孳生地26处,蚊幼密度指数为12.04条/勺,其中淡色库蚊占49.44%;三带喙库蚊占37.87%。容器、雨水缸蚊幼阳性率分别为54.31%和30.22%,其中白纹伊蚊占66.67%和49.66%;三带喙库蚊占25.11%和33.42%;淡色库蚊占8.22%和13.62%。结论 宁波市普遍存在三带喙库蚊等乙脑传播媒介。要加强疫苗预防接种和灭蚊、防蚊工作。
宁波市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的分布与密度调查
白勇1;朱光峰1;范飞能2;徐荣1;邵国文1;陈云2
摘要926)      PDF (152KB)(720)   
目的 开展登革热主要媒介分布与密度调查,防止登革热暴发流行。方法 以房屋指数、容器指数和布雷图指数调查媒介幼虫密度;以人诱法调查媒介成蚊密度;以捞取积水容器内蚊幼调查孳生情况。结果 农村、城区老居民区和新居民区的房屋指数分别为60.4、26.8和1.3;容器指数分别为30.5、46.8和20.0;布雷图指数分别为119.4、67.3和1.9;密度高峰为5-6月和9月;雨水缸、小型积水容器白纹伊蚊幼虫分别占所孳生蚊幼的49.7%和63.8%;孳生环境类型16种,缸、罐类,雨水缸和桶、盆类等分别占阳性积水容器数的39.5%、38.7%和9.6%。捕捉到白纹伊蚊雌蚊508只,成蚊密度平均为18.14只/人工小时。结论 宁波市白纹伊蚊密度较高,且分布广泛,一旦有传染源输入极易发生登革热的流行传播。
2种杀虫剂杀灭蚊幼虫效果观察
白勇1;朱光锋1;范飞能2;邵国文1;陈立群2;徐荣1;马晓1;陈云2;金芳2
摘要942)      PDF (296KB)(708)   
目的 评价2种杀虫剂对蚊幼虫的杀灭效果。方法 水缸按2g/m2,缸、罐等小型积水容器按1g/个,污水沟按2g/m2药量分别投放安备1%颗粒剂(Abate 1% SG)及保世洁生物扩散剂。结果 安备1%颗粒剂对容器白纹伊蚊幼虫杀灭持效可达60d;对污水沟淡色库蚊幼虫杀灭持效可达7d;30和40d后成蚊密度分别下降了82%和85%。保世洁生物扩散剂对容器白纹伊蚊幼虫的杀灭持效可达40d;对污水沟淡色库蚊幼虫杀灭持效可达7d;30和40d后成蚊密度分别下降了80%和75%。20和30d后2组试验区均未诱到白纹伊蚊成蚊和卵。结论 2种杀虫剂对蚊幼虫有良好的杀灭效果,可降低成蚊密度,值得推广应用。
慈溪市逍林镇控制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效果观察
白勇1;朱光锋1;陈立群2;邵国文1;徐敏敏3;范飞能2;徐荣1;徐明1;袁军1
摘要870)      PDF (164KB)(721)   
目的 有效降低媒介种群密度,迅速控制登革热流行。方法 室外用敌敌畏空间喷洒;疫点、重点场所采用灭得优乳油、奋斗呐悬浮剂或大灭微胶囊剂滞留喷洒;水体投放Bt-H14,Bs10混合液或5%飞彪颗粒缓释剂;设立防护带;开展以清除孳生地为主的综合治理;以捕捉孳生场所成蚊和询问现场工作人员进行灭效考核;以布雷图指数、容器指数和房屋指数评价防制效果。结果 综合防制后白纹伊蚊布雷图指数、容器指数和房屋指数下降明显,破山村分别下降了99.5%、98.3%和97.5%;振兴村分别下降了98.7%、90.1%和96.4%;逍路沿村分别下降了98.9%、95.3%和96.8%;桥一村分别下降了98.7%、92.4%和96.3%。各村布雷图指数均降至5以内,疫情得到了控制,10月14日后无新发病例。结论 控制白纹伊蚊密度,可使登革热疫情得到有效控制。